健康
癌症
人体
医学
健康体检

癌症是怎样被检查出来的,普通体检能查出癌症吗?

本题已收录至知乎圆桌 »不再「谈癌色变」 ,更多相关话题欢迎关注讨论。怎么说服亲人接受死亡? 我听说很多癌症如果早期被发现都能被治好,那么癌症用什么方…
关注者
27,840
被浏览
14,159,671

677 个回答

谢邀,本想简略回答,没想到越写越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我说的还蛮有道理的,希望能够赞同分享,让更多人看到,从此对健康体检重视起来。

首先回答,癌症是怎么发现的

癌症的发病一般都很隐匿,引起明显症状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这也给大家一个基本印象——到了医院,查出来的癌症往往都是中晚期,发现早期癌症多数是意外。

大多数癌症在早期都没有很典型的症状

比如低热、体重减轻、疲乏等。这类症状比较轻则很容易被病人忽视,稍微明显一些,又很容易和劳累、感冒相混淆,甚至很多首诊医生也会把这些不典型的症状忽略掉。

等癌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患者本人和医生的重视。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发现癌症

肿瘤细胞形成实体肿瘤后,通过占位(可以理解为挤压)、梗阻以及神经内分泌作用表现出一些很显著也很典型的症状。举几个例子:

例如肝细胞癌(HCC)和胰腺癌(PC),肿瘤可能造成胆道梗阻,胆红素进入血液,病人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医学上称之为黄疸:

胰头部位的肿瘤积压胆道的出口,引起胆汁排泄障碍,胆红素进入血液,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

同时,我们的内脏内部的感觉神经分布其实非常有限,多数是在脏器表面的浆膜层中分布感觉神经末梢。所以当肿瘤大到一定程度或者本来就发生在靠近浆膜的部位时,就会出现显著的疼痛。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在身患肝癌期间还坚持工作,为了缓解肝部的疼痛,他拿水杯顶在肝部。肝痛也随着肿瘤的发展逐渐从间歇性隐痛发展为持续性剧痛,最后支撑水杯的座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我见到过很多肝癌患者,那种疼痛常人根本扛不住,所以对焦裕禄同志更是肃然起敬。

焦裕禄同志生前用过的椅子

所以当一个肝区持续性疼痛伴有黄疸,同时近期还有体重下降和持续性低热的病人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做出一个肝细胞癌的初步诊断。为了佐证这个初步诊断,会开具肝胆胰脾B超检查,如果发现了肝脏内的肿块,这个检查花费低、速度快。如果B超结果高度怀疑癌症(形态和内部血流情况)会安排一个增强CT扫描,动脉期增强显著的肝内结节主要考虑恶性,然后就可以安排手术切除。最后切除组织再送去病理科做病理诊断,作为确诊依据。少数增强不典型的还可以安排细针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确诊依据。

通过增强CT扫描发现肝脏内的癌症病灶
肝脏细针穿刺活检
左:肝癌组织切片——组织结构紊乱,细胞大小、形态异常;右:正常肝组织切片——肝小叶正常结构存在,细胞形态大小一致

再例如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癌症患者会出现无痛性的血尿,就是因为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肿瘤血管异于正常血管,容易出血。血液进入尿液,被病人发现。

泌尿系统癌症血尿发生机理

当老年的无痛性血尿患者来找泌尿外科医生,医生必然首先想到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一个全泌尿系B超检查就有可能发现可疑肿瘤(如果肿瘤体积太小也有可能无法发现),同时在尿液中寻找脱落癌细胞。当发现可疑病变后就会安排增强CT或者磁共振扫描。如果肿瘤发生在膀胱或者输尿管,还可以通过内窥镜夹取一些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作为确诊依据。

膀胱镜下见到膀胱腔内的菜花样肿瘤

所以,当实体肿瘤引起可以察觉的症状时往往已经初具规模。如果在出现症状后及时就医,还能争取尽早发现癌症,从而为手术及其他治疗争取机会。如果拖延下去等肿瘤发生全身转移时,原发部位的症状加上转移癌引起的症状则会更加明显,但这时候发现疾病已经为时过晚,很多患者已经没有了手术机会,只能通过放化疗,在痛苦中“续命”。

良性病变注意定期复诊也可以做到癌症的早期发现

很多癌症可以由良性病变发展而来,一些对自身健康比较重视的患者,能够做到定期复诊和有针对性的体检,所以也可以在癌症的早期就发现。

比如黑痣发展为恶性黑色素瘤。我们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黑色素痣,黑色素痣就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病变。它们的特征是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色素均匀一致、大小颜色基本恒定:

但随着紫外线暴露、年龄增长和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刺激,一部分黑色素痣会发生恶变,从而在外观上出现:边缘模糊、色素深浅不一、表面出现破溃、高低不平等表现:

如果患者注意定期检查,就有可能早期发现病变,从而早期手术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反之,一旦恶性黑色素瘤发生转移,其结局将非常不理想——第IV期:肿瘤细胞已经超过了区域淋巴结(比如远处的皮肤、淋巴结和身体其他器官)。5年生存率仅为10%。

包括胃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如果能坚持定期做胃镜检查,也可以在早期发现胃癌。

胃镜下发现的恶性溃疡

所以做好慢性病管理,定期复诊和有针对性体检,可以尽可能早一些发现癌症。


所以一般来说,患者发现癌症往往是因为出现的相应的症状(比如疼痛、出血、持续性咳嗽、消瘦等)去医院做了更加细致的检查被发现的。但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还是依赖病理学检查。

然后回答普通体检能否发现癌症

首先说答案,可以

对答案进一步解释说明是:可以发现发展到一定大小的实体肿瘤和中晚期肿瘤,以及其他血液肿瘤。

我们先来看看常规体检的内容:

不同检查目的、不同收费水平的体检,其内容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我这里摘录一份某体检公司网站提供的常规检查套餐的项目清单,逐条做分析:

一、常规检查(45项)
血常规17项、尿常规12项、便常规15项、便潜血1项;

主要是对血细胞、尿液和粪便基本成分进行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对血液成分(主要是血细胞成分)和对泌尿系统基本健康状况进行初步了解。如果有血液系统疾病,比如贫血、白血病,全身的感染、过敏都可以通过血常规发现蛛丝马迹。大便潜血往往提示胃肠道出血,可以由消化道溃疡、寄生虫和胃癌、结肠癌出血引起。为了进一步明确原因,体检医生一般会建议做胃肠镜检查。

二、生化检查(18项)
1、肝功能检查(10项):丙氨酸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LT/AST 、总蛋白、白蛋白、总胆汁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
2、肾功能(2项):尿素氨、肌酐;
3、糖尿病筛查(1项):血糖;
4、尿酸筛查(1项): 尿酸;
5、血脂(4项):甘油三脂、总胆固醇CHO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这部分总体上是了解肝肾功代谢系统健康状况的。肝肾恶性肿瘤时这些指标会可能有波动。

三、免疫检查(9项)
1、乙型肝炎(5项):乙肝五项。
2、癌症筛查(2项):癌胚抗原、甲胎蛋白。
3、梅毒筛查血清实验(1项): 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
4、结核病筛检(1项): 结核杆菌抗体试验。

乙肝和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联,所以乙肝检查可以认为是肝癌筛查的一部分。癌症筛查的两种指标分别是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如果这两个指标偏高,分别提示结直肠癌和肝细胞癌。另外还有一些检查套餐中含有全套的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CA125(卵巢癌),CA199(胰腺癌、肝胆系癌、胃癌、结直肠癌),PSA(前列腺癌)等等。

但是血液中肿瘤标志物升高也并非完全与癌症挂钩,毕竟一些良性疾病也可以使其升高。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CA125高于正常水平;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水平也比较高。肿瘤标志物可以看做是癌症诊断证据链的重要一环,但本身不能作为癌症诊断的依据。如果发现某个指标高于正常很多,有必要做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检查(CT,磁共振,穿刺活检等)

四、B超(12项)
肝、肝内胆管、总胆管、胆囊、肝门静脉、肾、胰、脾及其它、男:前列腺、女:子宫 、卵巢 、膀胱;

当恶性肿瘤达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就可以被B超发现。但是单纯依靠B超往往很难做出良恶性判断。

五、心电图(1项)
心电图;

和癌症无关,主要是和心脏健康有关。

六、X线检查(7项)
胸部透视: 心、肺、隔、纵隔、胸腔、胸部正位像、胸部侧位像;

胸透可以发现很多重要的信息。尤其是肺癌,在胸透平片上可以发现肺癌的阴影,有时还可看到肺癌引起的肺不张。

中央型肺癌(箭头所指的阴影)
七、钼靶X光乳腺透视(1项)
钼靶X光乳腺透视;

乳腺癌组织中往往存在微小的钙化灶,这些钙化灶可以在低剂量放射线下被观察到:

八、一般检查(9项)
身高、体重、血压、脉搏、体重指数、体脂肪率、胸围、腰围、臀围;

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整体营养水平并提供健康状况的一个初步印象。

九、耳鼻喉科(13项)
耳廓、鼻腔、嗅觉、扁桃体、听力、外耳道、鼓膜、鼻中隔、鼻甲、鼻窦、鼻咽部、咽、喉(声带会厌);

不要小看这个检查,不少早期的鼻咽癌就是通过“看看”被发现的。当然了,也有一些鼻咽癌的病灶被软腭挡住了,一般的鼻镜或者口咽检查看不到。但是在体检过程中医生一般会询问有没有鼻涕中经常带血的问题,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情况,如实作答即可。体检医生会着重检查,或者给你建议,去耳鼻喉科做纤维鼻内镜检查。

纤维鼻内镜检查发现鼻咽癌
十、眼科(11项)
视力、辨色、眼压、眼睑、结膜、泪器、角膜、虹膜、晶体、玻璃体、眼底;

某些颅内肿瘤可能会因为压迫动眼神经或视神经引起眼部运动障碍或者视野缺损:

右侧上睑下垂+结膜充血,脑磁共振检查发现颅内肿瘤
十一、口腔科(9项)
唇、颊、齿、齿龈、牙周、舌腭、腮腺、颌下腺、颞下颌关节;

前段时间,随着《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一文火爆全网,口腔癌这种发病率相对较低的恶性肿瘤进入公众视野。

口腔癌患者,癌肿已经穿破皮肤,在体表形成不能愈合的恶性溃疡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饮酒、吸烟、嚼摈榔,还有对口腔慢性炎症的忽视,都有可能引发口腔癌。但是很多口腔癌的早期其实是有癌前病变的,比如口腔白斑、粘膜下纤维化,都是可以通过口腔检查发现的:

嚼摈榔引起的黏膜下纤维化,导致口腔黏膜收缩,限制了患者的张口幅度
十二、妇科(7项)
外阴、尿道外口、阴道、宫颈、子宫附件、前后穹隆、白带常规;

让广大女性谈之色变的宫颈癌,早期可以通过妇科检查发现宫颈粘膜的改变。这时医生会建议你去妇科做进一步的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检查或者宫颈刮片检查,如果发现异型细胞,再通过磁共振检查明确一下病变范围。做到早期诊断,为早期治疗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宫颈外观
十三、外科(13项)
皮肤、甲状腺、乳房、脊柱、淋巴结(颈部、腋下、腹股沟、锁骨上淋巴结)、肛门、直肠、前列腺、四肢关节、泌尿生殖器、腹股沟、足背动脉、下肢静脉;

通过对乳腺、甲状腺、直肠和睾丸、前列腺的触摸检查,能够有助于发现这些部位的可以结节。发现以后医生会建议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检查。

十四、内科(8项)
心界、心律、心脏杂音、肺脏、肝脏、脾脏、肠鸣音、脂肪厚度;

肿瘤患者可以出现上述几项的异常

十五、肺功能检查(4项)
肺活量 、通气功能检查 、小气道通气功能 、血氧饱和度。

肺癌患者可能出现肺功能的不全,但更多情况下肺功能不全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相关性更高些。


所以综上所述,普通体检很难直接查出癌症,但是可以圈定一些高度怀疑癌症的体征,从而指导你去各个专门科室进一步检查。

与本回答的第一部分相呼应,如果你不做定期体检,只是等着出现了临床症状再去寻找原因,很可能会错过癌症早期诊断的黄金时间。而定期体检虽然不一定能发现你所有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但或许可以在你还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时就发现可疑的蛛丝马迹,随后引导你去做进一步检查。虽然有时候很可能出现“过度警报”的问题,但总体上讲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编辑于 2019-03-13 16:13

我先说结论吧,普通体检项目可以查出癌症,但是真等查出来了十个里面也有九个是晚期了。

我们做的普通体检想要查出早期癌症,尤其是消化道的早期癌症,几乎不可能。

而癌症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早发现。如果早期就能查出来,早治疗的话,即便大家印象中的绝症,比如胃癌,食管癌,治愈率都要比晚期高十几倍。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癌症筛查必须做专项体检的。下面这篇文章会详细介绍,并给出一个不同年龄段,不同风险人群,不同家族病史的癌症早期筛查的具体方案。

下面说说这篇文章的由来,我本身只是行业相关,因为在行业里,才深刻理解中国体检意识的薄弱,以及体检行业的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简单给大家科普一下癌症的早期筛查,从没有想过,文章能引来那么多临床医生,甚至包括中国医科大影像学专业的博士医师,以及许多癌症病人和病属的点赞和支持。

看着大家在文章下面,讨论分享自己癌症体检的经历,并给我和其他人提供自己的方案和经验,真的是莫名的感动。我最后会把这篇文章的原回答的链接放出来,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下面的评论,很多人提供的经验真的非常有价值。

很多人,像广州医科大学的学生自己做的公益号,通过私信联系我要授权要转载,说希望更多人的看到。我这里统一说一下,写这文章初衷就一个,科普。要求转载的只要注明出处,不用再私信征得我的同意了,转就行了。只要是真心帮助科普的,都支持。

从这里开始,就是原文了。


从事的行业特殊,每天都和各种健康问题,体检报告,重大疾病尤其是癌症打交道。

见过很多人每年体检,花的钱也不少,每次体检报告上各项指标没有任何异常,

可是癌症一查出来为什么就已经是中晚期了?

很简单,因为,90%的人做的是假体检!!!!!!

咱们一般人做的这些体检项目想查出早期癌症,尤其是消化道的早期癌症,几乎不可能。

这是我电脑里,三四年下来存的上千份体检报告的的样本。



这些人提供给我的体检报告,绝大多数都是长这样的,

这些体检报告的检查项目,只是最最最基础的检查项目,都是由身体基础项目检查+实验室检查+功能影像学检查三大项组成。

身体基础检查项目包括:体重,身高,血压,内外科,耳鼻喉,眼部,口腔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五项,血脂血糖等,

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x光,B超(包括肝,胆,胰,脾,肾,甲状腺,前列腺/子宫附件)等影像学检查。

这种普通体检,只能让咱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重要器官运行是否正常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对一些常见的慢性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筛选比较有用,对于中晚期比较严重的癌症会有一个指示作用,但是你要拿它去筛选早期的癌症尤其是肠胃消化道的癌症,十个里面得有九个会被漏检。

早期癌症的筛选,必须做专项体检的。

借这篇文章,保贝就给大家认真聊一聊,癌症体检筛选最常踩的坑,再用自己职业真实经历的事情给大家讲明白为啥癌症一查出来就是晚期,最后帮大家出一个不同年纪的人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癌症专项体检的方案,多久检查一次最好,以及检查一次大概要花多少钱。


一、癌症体检筛选最常见的坑

坑一:体检项目对癌症没有针对性,不管男女老幼,不分家族病史,不管既往病史,不分职业性质,所有人都开一模一样的体检套餐。

中国体检的这个怪现象,是有历史旧账可寻得。早几十年,防疫站是承担体检任务的主体,目标也很简单,就是评估人生长发育是否符合常态,有没有传染病等等。由于体检目的单一,为了方便他们索性就设计了一个统一的套餐,

时间一长,这种套餐的观念就逐渐固化延续下来,等到后来的大型商业体检机构进来之后,发现套餐可以快速的实现规模效应,又没有医疗风险,他们就干脆把套餐使劲包装加一些普通体检项目,让咱们误以为它又大又全,肯定精确。

听明白没?我们现在流行的这一套体检,它最早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查你身体的健康状态,根本不是针对癌症设立的。这种一刀切的常规体检,就是说白了就是懒省事挣快钱,然而对于癌症早期筛选,没卵用。

下面保贝以这几年的职业经历,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做这样的体检,癌症一查出来就是晚期?

首先很多癌症病属都知道,大多数癌症其实在早期并没有很典型的症状,经常表现为低热,经常疲劳,消化不良,食欲下降,持续体重减轻以及肿块,如果你没有癌症专项的体检和活检结果的支持,仅靠普通体检或者体表的轻微症状就让医生去确诊,几乎等于痴人说梦。


说两个真事情。

一个和我年纪大小差不多的朋友的孩子,一岁半的时候经常腹泻,发烧,走路老是累走不动,一开始送到县医院,基层的医生年轻没有经验,检查了一下说是缺钙,吃了一个月的钙片,没用。送到省会儿童医院,主治的医生也是刚做妈妈,见的多又加上天生的母爱,让孩子抓紧做腹部B超,照了一个多小时,肝肾占位,肾母细胞瘤。整整耽误一个月!

还有一个是听理赔部门的同事讲的,大爷腹痛腹胀,医生让做个胃镜,大爷闲麻烦难受,和医生理论不做。一个月后,吃不下东西,便血了,症状非常明显了又拉来,胃癌晚期。同事去核保阅卷的时候,医生给同事说,胃癌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腹痛。但是没有胃镜,没有活检,单纯从腹痛就说人家是胃癌,缺少病史,缺少证据,谁也不敢啊。毕竟,吃撑了都还会胃胀胃痛呢。

上面这俩还是病人已经有症状,且医生临床经验丰富的。

要知道有的癌症早期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比如肺癌,胸腔给了肺内肿瘤完全足够的生长空间,肺癌早期的人开始并不会有任何异常,吃饭呼吸和正常人一样,直到肿瘤长大压迫到胸腔了,侵犯胸膜了,才会有胸疼,这时候再去医院往往不是早期了。这种情况的早期发现,通常都是其他身体异常了,去医院体检带出来的,如果没有定期的专项体检(比如低剂量CT查肺癌)它的早期发现就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方面完全考验医生超敏锐的观察力,另一方面能查出早期的概率,和“上帝在掷色子”差不多。


再说一个真事情。

这个就是我们知乎网友的现身说法,妈妈牙烂了个洞,去医院补牙。牙补完了,医生多说了一句,看你妈妈舌头上溃疡的有点太对劲,要不你带她做个活检吧。结果,早期舌癌。妈妈只是切了一点舌头,目前定期复查,一切良好。

你知道,我看完后咋想的吗?

有时候医生的一念,可能会改变病人的往后余生。

如果换不那么明锐洞察的医生补的牙呢。要知道,这个网友说当时妈妈手术住院整个病房可都是口腔癌晚期,舌头全切那种。

说到这里再帮大家延申一下吧,

即便是定期专项的癌症筛选,也只是说可以大大提高一部分癌症早期筛选出来的概率。比如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的高危人群,只要你符合筛选标准,确实可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但是,也不是全部癌症都可以,有的癌症它天性狡猾。


再说一个真事情。

一个30出头的年轻女客户,孩子那时候应该还不满1岁。当时胃镜也照了,照了两次,发现异常。但是病理活检出来却是正常的。医生出于强烈的职业操守,一定坚持要她再做一次,窄带成像的内镜,客户不愿意,说病理都出来了,还有什么好查的,你们当医生也不要太黑了,转身就把医生给投诉到医务部去了。医生不放弃,顶着医院压力病人的骂,苦口婆心坚持让病人做,成像取了两块活检,最后终于在其中一块上发现了早期印戒细胞癌。

这客户给我说了几次,就希望孩子将来长大了,当医生。


举了这么多例子,明白没。现阶段癌症之所以早期筛选难,无非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大部分人没有做定期专项癌症筛选,做也是做的我说的那种假体检大套餐。

第二个原因,很多癌症早期确实比较狡猾,没有明显症状,等病人和医生意识到的时候,十有八九不会是早期了。

第三个原因,和医生的特性,比如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一颗强烈的悬壶济世的心也有关系。


坑二:癌症体检手段驴头不对马嘴

因为医疗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层的医院癌症筛选手段落后,检测过程驴头不对马嘴。

最常见的两个例子是,很多地方竟然还在用X光查肺癌,彩超查前列腺癌。

要知道X光查出早期肺癌的概率只有0-15%,用x光去查肺癌,10个里面,九个晚期。

我这里给大家做了一个高发癌症的专项检查项目表,大家熟记。





坑三:包装成“高大上”,号称一次检查查清所有癌症的高端体检项目

最典型的就是两个,pet-ct和基因检测筛查癌症。

好多体检机构的Pet-ct宣传语是“一个检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灶”。但其实它在常规体检中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Pet-ct的作用主要是在对癌症进行分期,鉴别是否转移复发,以及癌症的预后评估上。你要说,真用它查找身上可能的癌症病灶,它并没有比我上面列的专项检查有任何的优势。事实上,pet-ct在健康人群中筛选出恶性肿瘤的比例仅有1.3%。

而且有时候,他还会把根本不是肿瘤的识别成肿瘤,造成一种假阳性的结果,把人弄的心理恐慌,造成过度检查。

还有号称“一滴唾液就能筛查出癌症”的基因筛查检测,基因检测的结果只能提示一个人某种癌症可能高发的偏好,但实际上,偏好高,患癌的风险也未必高;偏好低,也不能排除患癌的可能。如果没有某种癌症的家族遗传史,做基因检测那就是白白浪费钱。

那为啥还有体检机构推荐这两种高大上的检查?

因为做一次pet-ct就是上万的体检费呀!


坑四:体检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假体检防不胜防

医生培训周期长,本硕博11年,再加上3年的住院医师规划培训,直接造成了医生资源短缺。有些体检机构招不到医生看病例,就让护士冒充医生,给你看体检报告。

之前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直接自曝行业丑闻,

有些体检机构给你做的就是假体检!用护士假冒医生检查B超,抽血没做检查就直接扔掉出结果。



本身影像学检查,比如b超和增强ct,就很依赖医生个人的水平经验,每年认真去体检,早发现都那么难。那这种故意造假引发的误诊和漏诊,无疑等于谋财害命了!


二 各个年龄阶段到底该做什么项目检查?


首先无论经济条件再差,每年的常规体检,一年至少做一次,强烈建议不要停!

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大家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一些专项体检。

这里保贝直接整理出了一份不同年龄人群的癌症筛查清单,大家可以照着做。尤其是图中注明的高危人群,自行对号入座后,只要你符合其中任一条件,听保贝的,一定一定一定要按照时间要求去做它对应的专项体检,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1.女性

20-29岁



备注:一级亲属就是指你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

特别说明一下这个表格怎么用,以20-29的女性为例,三步法,

第一步,一年一次的女性常规体检,必须做。

第二步,常规体检之外,我建议最好能加上女性这个年龄段爱高发的宫颈癌,结直肠癌,肺癌,肝癌筛选项目,如果你正好是表里的高危群体,那专项检查绝对没商量,必须做了。

注意:所谓高危人群是指你符合高危因素中的任何一项,就算高危。比如在上面的肺癌五项高危因素中,不管1 2 3 4 5你有过哪一个,你就是高危。就一定要做低剂量CT了。

另外,也要注意,我列的每次专项检查的时间间隔,到底是三月一次,还是一年一次。

第三步,如果前两步的检查,存在指示性的指标异常,那么可以再在专科医生的建议下,加上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

比如,如果常规体检彩超显示有乳腺结节,那医生可能会建议增加乳腺钼靶和活检等来进一步对结节性质进行评估。这个时候就一定要遵医嘱,老实去做。

以下全部表格,同样的三步法, 不做过多赘述了。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岁以上


下面是男性要做的,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岁以上

切记如果体检前你的身体已经明显出现异常症状,这个时候就一定要以医生面诊的意见为准!


三 关于体检的一些其他问题

1.一次全套体检要花多钱?

先看一张我总结的各个癌症专项体检项目的表,各地有出入,但是差别不会特别大。

因为我的这个三步法,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风险人群来定制的,所以很难给大家一个统一价格。

大家可以对照上面的表格,自己算,比如一个28岁的小姐姐,长期吸烟,有性生活史,那么她的体检花费大概就是,一个常规必选项目300到400元+一个肺癌低剂量螺旋CT 200-500元+一个宫颈癌TCT检查200-300元。

当然了,医生根据体检结果实际情况,要单独再做的项目,另算钱。


2.保贝,我按照你说的方法,老实定期做专项体检,是不是一定保证筛查出癌症早期?

这个,你真想多了。

这套专项体检的三步法,只能说可以大大增加癌症初期的查出率。对宫颈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等高危人群,确实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但是想依靠一种体检或者一套体检,就能把所有癌症一网打尽,,至少现阶段在中国,是不大可行的。

绝对不是说,我给你做个计划,你照着执行,就可以百分百的测出所有癌症。

在癌症早期筛选的字典里,永远请记住,没有保证这两字。


3.体检到底是去公立医院还是民营体检机构?

如果你只是想走个形式,比如入职体检,可以考虑体检中心;

但如果你是真的想对身体负责,那我的建议是,最好选择公立医院。

体检中心的优势主要集中于服务、环境、专业设备等等,全程体验感也会更便捷、舒适,

但是他们只是负责体检的机构,不负责诊断治疗,和后续的医疗服务是断层的!

说白了,就是你服务再好,设备再先进,也要有专业负责的医生帮你看结果啊,癌症早期筛选这个事情,上面说了,真的很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观察力。


4.去公立医院体检能用医保报销吗?

原则上,体检只要不住院,是不能用医保报销的。

但是可以刷自己医保卡账户里的钱。


5.有必要去国外做体检吗?

老实说,像日本还有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癌症早期检出率,确实要比中国高。

在日本,80%的癌症患者发现时都处于早期,在中国则一翻,,80%以上的癌症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这是现实差距。

那么就一定有必要去别的国家做体检吗?

这个就要看你的经济基础了。

如果你有条件,当然可以去。毕竟国外一次体检可能就上万起步,还不包含往返机票。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觉得如果你能从一开始就采取常规体检+专项体检相结合,在国内做也够了。


文章写到这,基本上尾声了,最后是我作为一个相关行业从业者,给大家的两点诚挚建议。

在这个行业里,每天都得面对死亡,它从不问我想不想面对。

看到过年轻妈妈失去1岁半的女儿,从此郁郁寡欢;看到年方半百的父亲,失去23岁的儿子,从此酗酒混世;也看到过八尺大汉,任凭母亲躺在自己怀里走去,无能为力嚎啕大哭,和他们相比你我都是幸存者,病魔尤其是癌症有时候真的像一把高悬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你不知道它会砸到谁头上,一旦被砸中,它摧毁的就是整个一个家庭,改变那些最爱你的人的往后余生。

“健康真的很重要。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复旦讲师于娟《此生未完成》,2011年死于乳腺癌,33岁

第一点建议,别嫌小姐姐我啰嗦,答应我,一定一定要定期专项体检,不要对自己的身体太过自信。癌细胞都是从小到大慢慢生长的,刚开始你是绝对不会直接感受到的,你一疏忽,等它大到压迫神经给你一个疼痛麻木的意识了,十有八九就已经是中晚期了,想处理你都来不及处理了。

而如果早期能查出来,即便是大家印象里的绝症,其实治愈率可以是中晚期的十几倍。癌症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早发现。

我朋友的舅舅从检查出来腹内腹水,到胰腺癌到去世,短短的六个月。

十几年来,朋友引以为戒,每两年做一次全面的专项体检,前年乳腺钼靶发现早期结节,医生建议切,就切了,现在该干嘛干嘛。

第二点建议,体检这个事情上,一定要听医嘱。不要拿自己的固执偏见去挑战医生的专业,医生建议检查什么,就抓紧时间检查,医生建议定期随检,就一定按时随检。我的老父亲老母亲,他们做了一辈子的人民教师,虽然不像书本里说的那么伟岸光辉,但是我知道他们肯定不想任何一个孩子成为社会的废人。当医生的也一样,要相信他们既然选择穿上了那身白衣,就肯定不会轻易让一个生命从自己手里堕落。


写在最后:

这个是原回答链接:

建议大家去评论区读一读病人,病属,医生还有相关从业人员的讨论,热心且非常有用。大家有别的保险和体检的问题也可以留言,私信给我交流,或者关注 "保贝说保"留言

编辑于 2020-06-23 15:09

癌症的早期检查很火。一个基本的情况是这样的:癌症的治疗,在中晚期阶段,除了少数几种癌症,比如乳腺癌,现在还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所以,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在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但是,癌症检查,尤其是自体无症状时的早期检查,现在仍是很有争议的领域。主要是因为早期检查的研究难度大,现有方法的准确度低,对被检查者的好处有限。

据我所知,一般查出有癌症大多是因以下几种情况:

1. 感到有症状,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出来。
2. 因为其它病症去医院检查,结果附带查出来有某种癌症。
3. 常规体检,查出有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癌症。
4. 有针对性的癌症检查,像常规体检一样定期检查,检出异常。
(补充:第 5 种情况是,你是特定癌症的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遗传,长期吸烟,肝炎病毒携带者等,需要定期监查,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对于 4,没有普适的检查,只有针对具体某种癌症的专门检查,就像@荆外提到的。最常见的,也是被普遍采纳的,有针对乳腺癌的 mammograms,针对宫颈癌的 pap smear,针对前列腺癌的 PSA 抗体血检,针对大肠癌的血检和肠镜等。

从医学的角度说,当然是有直接症状的问题最严重;无任何异常被发现有癌症,情况最轻。

所以一般对于因为有直接症状查出的癌症都无大异议,因为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了,大部分时候是中晚期,都要立即治诊。但对于 2-4,就是自身没有异常感觉的癌症,是争议最大的,争议性由 2 到 4 逐步增大。

争议之大,我觉得真得没法给大家一个推荐,只能科普一下,帮你理解问题的复杂性,知道一些关于癌症的基本知识,让你自己作决定。

现代人谈癌色变,最轻也是癌啊。

但是,癌症不是一个病,而是很多病。就如@jinxi 所说,同是癌症,机理可以很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恶性肿瘤都是不一样的。甲的肺癌和乙的肺癌就可能不一样,它们只是有一样或类似的显型,但致病机理,基因型却可以不一样。即然是不一样,就有可能这些癌症有着不样的病理,不一样的恶性程度。

就举前列腺癌为例。

现在估计,有六分之一的美国男性会在这一生的某一时刻得上前列腺癌。但是,并不是所有前列腺癌都是足够恶性的,大部分的此癌症其实发展得很慢。比如通过对越战时牺牲的美国士兵做解剖发现,不少士兵在 30 多岁就有了微小的前列腺癌变。考虑到大部分人到老年才得病,有理由相信这些癌变大部分也可能只是缓慢生长,甚至到死也不为人知。

事实上,通过解剖,的确有很多人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得了这癌症,他们的死也的确与它无关。40-60 岁的男性里有 1/3 有前列腺癌,到 85 岁,3/4 的人有前列腺癌。

类似的还有乳腺癌。对 80 岁去逝的女性解剖表明,2/3 的人有乳腺癌,但是,只有 4% 的人是死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一样,大部分人是带病生活,其实不知道自己有癌症,也并非死于癌症。

对于普通人来说,相信大部分人最终关心的其实是自己能活多久,而不是自己有没有癌症,如果有,癌症能不能被治愈。所以,真正让心担心的,是那些特别恶性的,致死或立刻影响生活质量的肿瘤。

可是,众所周知,越恶质的癌症,发展速度越快,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癌变到有显著症状,可能只有几个月时间。对这种癌症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口,可能只有几星期,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等不及什么年度体检的。而体检能检查出的,很可能是发展缓慢的癌症。

当然,我们可以相信科学,现在能在癌症真正早期的时候就发现它,在它还没有开始恶化时就防患于未然。

不过,以我对这个方向的了解,现在(2011 年)医学能做的还很少。

首先,如上面所说,癌症不是多稀罕的东西,很可能你身体里已经有了,因为很多肿瘤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才能变成恶性肿瘤(当然也可能它们自己在这过程中挂掉了,长个瘤子也不容易)。现在检查技术越来越灵敏,我真怀疑,想给你找你癌,你把各种检查都做了,还真就能找到像癌的东西。 结果就成了,找到又怎么样?

那就找吧。

既然是检查,一般是从早期检查(early screening)开始。

这个,真不好做。

比如,现在有了血液检查技术了,查 PSA 抗体就可以知道你有没有前列腺癌变。

从血液里检查癌症的想法大约是这样的:存在癌细胞,这些癌细胞会向四周散发特定的分子,比如促进血管生长的因子(癌细胞也要血液给它们营养啊),或者癌细胞也有阵亡的(很多,毕竟癌细胞是不正常的细胞,免疫系统也不是吃白饭的,一将功成万古枯啊),这些癌细胞被分解后可能有一些特别的分子成份被释放。这些分子,会进入血液,这样对血液做专门的检查,就能找到这些癌细胞存在的蛛丝马迹。

通常做法是把癌症病人的血液和正常人的做比较,看有哪些成份上的不同,最后找到最有代表性的分子成份。

但是,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问题:

早期检查的目标对像是身体处于没有任何症状时期但已经有后来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早期肿瘤的所谓正常人,而用来找这癌症特症分子的样本却是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身上得来的。对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癌症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这时候的恶性肿瘤,它比起早期肿瘤来说又有了很多重要的变异,很可能让那些早期特征被隐没在无数各种各样的分子中了。

比如我自己曾经拿一些大肠癌的 RNA 表达和正常细胞做比较,发现至少有 1/3 的基因表达是天壤之别,更不用说其它有区别的了。这就是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别啊。 从这里找出早期肿瘤细胞里的特有表达因子,的确有点大海捞针。

更糟的是,这些早期肿瘤因为小,能释放入血液中的分子也少得可怜,这就对检查的灵敏度有了极高的要求。再从中找到能够区分会长成恶性肿瘤的特异标识物,就是难上加难。

最近有一研究,把跟踪对像中得了某特定癌症的人在数年前采集的血样做分析,发现在早期检查方面,最近这些年找到的各种表达特征都不管用,最好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一个,准确率也可想而之。

雪上加霜的是,这些癌细胞不是什么天外来客,它们能释放的标识物,也是很多正常细胞会释放的,这样,错误就不可避免。就算是 PSA 这样的检查,也有很高的错误率。

不过,我们知道,光一个 PSA 是不作数的,毕竟,癌症的确诊,是要靠活检的。

这里的问题是,活检的准确度远没有一般人想像的高。比如前列腺癌,有二成的活检对恶性程度的判断是不准的。

类似的错误也发生在其它癌症里,比如黑色素瘤。有一个实验让几个病理专家拿出自己认为典型的病理切片让其他专家检查,结果呢,既使是这些典型的切片,也有四分之一的病例是大家无法统一认识的。在旧金山美国最顶尖的黑色素瘤治疗中心,每个活检是由三名医生同时过目,共同决定,就是因为有些肿瘤,尤其是早期的,很难确诊。

所以我们关心的早期肿瘤,在诊断上就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如果你没有任何症状,我建议你一定要找两个以上的医院/医生来帮你诊断,确定治疗/观察方案。)

有了这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了什么情况呢?

情况就是,这些癌症早期检查可能对延长你的生命没啥帮助,如果是误诊,还能让你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比如,上面提到的对前列腺癌的 PSA 检查。

这是一个相当常规的检查。至今美国有超过三千万男性做了这个检查。一般的建议是五十年以上的男性都要定期做这个检查。

可是,美国政府的 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本周就要给出关于 PSA 的新建议。在上周公布的数据里,它说这个检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平均下来不能延长你的生命,只能给你多加些诊疗的苦楚:在 86 年到 05 年这二十年间,有一百万美国男性因为接受 PSA 检查而进行了手术或化疗,5000 人死于手术,1 到 7 万人有严重的手术引发的其它问题,有一半人在精液中发现红细胞,20-30万人丧失了性能力。

而前两年,同一机构刚刚宣布,常见的乳腺癌检查 mammograms,也是负面效果大于正面的。

经 罗佳 提醒,宫颈癌上,因为其病毒诱发的特性,适龄女性应该做 pap smear 检查,合适的话,也应该考虑疫苗。这个还是很有意义的。

那,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这么热衷于癌症早期检查呢?

其实,问题不止于癌症,在其它很多病也如此,比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等。

换句话说,这个社会在不断的向大家传达一个理念,就是健康的生活是常态,任何不健康,都是危险的,要纠正。(其实呢,要我说,不健康才是常态,比如头痛鼻塞,拉肚子崴脚,大大小小的事三天两头出......)

结果就是,你去看病,医生把你的病说得越有模有样(也许是你从未听说过的名词),你还越高兴。如果医生说你没病,你可能还觉得不满意,是吧。(有一研究就关于这个的,特逗)

但硬帀有两面。

误诊可以是有病没查出来,也可能是没病找病。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宁可没病找病(抱着治治总没坏处吧的想法),也不想有病没查出来。

医院和制药公司可喜欢这个了。

你不是想找病么,那就把正常的指标定低点。中间那段呢?

亚健康!xx 病前期!吓人吧?

本来是有病才要治的,现在没病的人也要定期作检查了,亚健康人也要吃药了(某个癌症一年才几万人啊,检查可要查几百万上千万人啊,全是钱啊)。

结果,重要的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本身,被推后了;检查,治疗,可以赚钱的,被推前了。

本来是可能发展不出来或过好多年才能被感觉到的肿瘤,现在临床检测的灵敏度越来越高,早早被发现了,于是你就可以早早的进行治疗了。你也就成了一个癌症患者,走在争取做一个癌症幸存者的道路上。

必须承认的是,由于早期癌症检查的大面积展开,相关癌症的死亡率在下降。比如,美国因为 PSA 的普及和治疗的进步,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 25%。相比起来,不怎么推行 PSA 检查的丹麦,前列腺癌死亡率在最近一些年里增加 50%。

对癌症早期检查的争议,不是在于它们能不能救癌症病人,每一个被真正查出来的病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争论在于,它们是不是会过度治疗,对大部分人带来不需要的额外负担。比如,有估计说,每一个早期检查出来的乳腺癌患者后面,有 2 - 10 名误诊者。如果你坚持每年去做 mammograms,十年的误诊概率超过二成。到底怎么样是对社会最好的,还是一个在讨论的话题。

最后说一个数字:

如果没有癌症,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估计能提高 4 年。

只有四年。

(考虑到过去一百年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提高了几十年,这个数字并不高)

放到发展中国家,这个数还会更小。

而生活这场游戏,没人能活着通关。

------------------

因为是随便说说,所以相关文献都没给出具体的,见谅。

如有兴趣,可看这本书(应能下载到):

H. G. Welch. Should I be tested for cancer? : maybe not and here’s wh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2004.

---------------------------------------

这篇文章是数年前写成,所以一些信息有点过时了。最后再提供一些参考网站吧:

什么样的早期检查可以做(仅从有效性考虑,并价格因素),可以参考美国政府支持的 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所做出的相关建议(这里面包括了常见的癌症检查):


一般性体检,可以参考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的体检建议(分性别和年龄):

当然,既使是这些权威的专家建议,也会有冲突,做还是不做,看个人


最后,任何早期检查都是有代价的,Max Planck Institute 的 Harding Center for Risk Literacy 为几个常见的情况给出了风险和收益的对照,包括体检,一些常见癌症的检查,心脏病的治疗等等,可供参考。

编辑于 2018-02-07 02:42

癌症有很多种,检查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举例:

1,颅内肿瘤,可以做头颅CT

2,鼻咽部肿瘤,可以做鼻内镜检查、头颅CT

3,甲状腺肿瘤,可以做甲状腺B超检查,或者针吸细胞学检查

4,乳腺肿瘤,可以做钼靶摄影、针吸细胞学(穿刺)、乳腺导管镜等,乳腺触诊也比较有用

5,肺肿瘤,可以做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活检或肺泡灌洗或刷检、胸水查癌细胞、肺穿刺取活检、胸腔镜下取活检

6,食管、胃、结肠、直肠肿瘤,可以做食管镜、胃镜、结肠镜、直肠镜直接观察并取活检,直肠指诊(手指插入肛门摸一摸)对直肠肿瘤也比较有用

7,肝脏、胆囊肿瘤,可以做肝脏B超、腹部CT、肝穿活检

8,胰腺肿瘤,可以做腹部CT

9,肾脏肿瘤,可以做腹部CT

10,输尿管、膀胱、尿道肿瘤,可以做膀胱镜、输尿管镜直接观察并取活检

11,前列腺肿瘤,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直肠指诊(手指插入肛门摸一摸)也比较有用

12,子宫、宫颈肿瘤,可以做妇科B超、宫腔镜取活检、宫颈涂片等

13,卵巢肿瘤,可以查妇科B超等

抽血查肿瘤标记物,对肿瘤检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明明确诊了癌症但肿标正常的现象也很多。所以现在一些体检的团购里,有抽血查肿瘤的项目,只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抽血查的肿标包括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等。

二、

①这么多的检查方法,体检时想一个不拉全查一遍是不可能的,一般初次检查常选取常见的、创伤小的简单检查方法,比如乳腺触诊、直肠指诊、甲状腺B超、腹部B超、妇科B超等,这些检查方法是初级的、简单的,属于筛选性质的。

②筛出来怀疑是癌症的再进一步进行高级的(往往是创伤性的)检查,比如直肠镜取活检、宫腔镜取活检等,以最终确诊。

③ 因为高级的、能够确诊的检查方法往往是有创检查,做起来比较痛苦,而且价格高,所以不用于大规模筛查。

三、

不管是抽血还是拍片子,只能倾向于“诊断为癌症”,但都不能100%确诊为癌症。想最终100%肯定地确诊是癌症,只有靠病理诊断。所谓病理诊断,就是想办法取得肿瘤组织后做切片观察,看看是不是癌症。对于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等这些和外界相通的管道系统,可以用内镜(比如胃镜、肠镜)直接取得组织送病理以确诊,但是对于肝脏、肾脏这些深在的器官等,如果不做穿刺,一般是几种检查相结合来诊断,把握比较大了(基本可以确诊了)就可以做手术,手术切除后再解剖标本取得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

编辑于 2012-06-23 13:17

不能,一定要做胃肠镜,其实剩下的不用看了~~~~~~~


……………………………………………………


并不能。如果能,大部分也是中晚期。


我想着重说两个体检内不覆盖的项目:


一是胃肠镜,发现胃、食管、十二指肠疾病的金标准,目前没有任何仪器设备可以替代。

有人会提到PET/CT,我想说因为胃肠道是空腔,所以PET/CT对胃肠道肿瘤检测不敏感!

我出去聚会或者跟朋友聊天,总是在不遗余力的推广胃肠镜检,为什么,因为中国胃肠道肿瘤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26-30岁的来诊患者越来越多!胃肠道内镜是体检不覆盖的项目,早期临床症状十分的隐匿,被发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中晚期临床症状明显,以及体检时腹部CT提示肝转移!

比如胃癌,如果在癌前病变或早癌阶段发现,治愈率可达90%以上。发现时晚期,5年生存率就变得很低很低。给大家一张示意图。


为什么日本五年生存率如此之高!因为在日本胃肠镜的普及率大概在90%!一旦发现,有很多的治疗方案:手术、化疗、靶向等等。



二是幽门螺杆菌检测,因为各种胃病以及胃癌都与之密切相关。

为什么要说幽门螺杆菌?我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跟幽门螺杆菌相关,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幽门螺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它不仅致癌,几乎100%的慢性胃炎、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也是由这种病菌引起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

胃癌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约90%的非贲门部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由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我们个体无法克服或难以克服的,所以,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成为唯一可控的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所以每届胃病专家共识都会提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预防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做体检套餐的时候,加做胃肠镜(胃镜的时候可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以下人群尤其要提高重视:


1. 年龄在40岁以上,从未做过早期筛查

2. 有经常胃痛、胃胀、反酸恶心、打嗝、呕吐反胃、黑便等症状

3. 家族有胃病或胃癌史

4. 本人有胃炎、、息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史

5.本人有不良嗜好:如烟酒、腌渍熏制烧烤食物

6.有毒害化学物质接触史


很多人对胃肠内镜很抵触,因而一直不愿意做筛查。但是目前有无痛胃镜,盐小姐今年2.14号就去体验了一把,舒舒服服的睡了半小时即可。所以大家不要紧张啦~~


贴一个肠癌的早期筛查频次、项目的回答

zhihu.com/question/2486

编辑于 2019-03-14 15:10

我来泼点冷水。

现代医学是最矮穷矬的学科之一,他的发展程度远远低于你的想象(传说中黑科技我们不算)。

这里说三点。

先说结论:目前的科技水平癌症基本(注意是基本)不能预测。

==========

上面说的有点缺少限制性状语:极早水平预测

在这里还是要提醒的是,在统计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环境谬误”,意思就是说无论大样本的统计数据多么天花乱坠,但是这和单个个体关系不大,因为一个个体所处的环境和大样本中大多数人的环境或许并不一样。要坚信一点:数据是用来做科研的,并不是给普通人做健康参考的。


第一,当你感觉不适去检查而发现癌症并非是体检无意发现的时候,多半已经没救了。这里所指的是指一般的癌症,并非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这些恶性程度很低的癌症(当然甲状腺癌分型很复杂,不要遇到最恶心的那几个)。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肿瘤,什么是癌,癌是一个系统性的疾病,出现癌这个词的时候不是说长了一个肿块,而是出现了全身崩塌的系统性大问题。有一个经典的学说叫种子与土壤,大概所表述的癌细胞与组织相容性的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理解成你能所见的只是一个嫩芽,但是他长出嫩芽的时候早就根深蒂固了。比如消化系统肿瘤,出现了消瘦而去就医而确诊胃癌等等,基本上是没有活路的,我见过医生自己不舒服做了胃镜,发现了胃内壁出现了火山口样结构(胃癌标志性样貌),一年就去世了,这还仅仅是不舒服,不是消瘦。那么胃癌怎么才能早期诊断?答案是除了每年胃镜没有任何方法。韩国日本中国蒙古是四个胃癌超高发生率的国家,但是日本和韩国很多企业胃镜是体检必须项目,所以发现早期的概率大概是70%(印象,不一定准,还要求医生眼光毒辣),但是如果放在中国,自然是人多镜少,加上谁也不肯花钱每年被插一次(胃镜的痛苦真的做了才知道),于是。。。等待胃癌的靠谱的标志物基本上还遥遥无期。

第二 谈到标志物,具体玩过这个东西才会知道他们有多么不靠谱,别的不多说,53个在nature(够牛吧)等等高影响杂志之中被吹的非常“promising”的分子有47个都在重复中惨遭斩首,最搞笑的是大多的理由是抗体不行(抗体:怪我咯),其中最夸张的是投入了几百万美元研究出的玩意原来从一开始就弄错了分子量,导致一直在做的根本不是那个玩意(无力吐槽)。所以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急功近利的筛选机制能够搞出非常靠谱的标志物简直难于登天。当然还是有靠谱的,但是必须加上相对二字,我们使用的大多也是一直在用的,新的标志物非常难找。

为什么会这么难?这个要从标志物寻找的过程来看。我们需要大样本,极其庞大的样本才能诞生极其可信的数据,但是癌症并不是非常普遍的疾病,不是感冒发烧抽个血做个化验就能取样,一天接客几百例。甚至和基因,生活习惯紧密关联的癌症出现的地域性很局限。依旧用胃癌为例,稍微看下sci就能发现什么鬼,好像老外高分杂志根本不鸟他,除非是大规模测序,但是老外对黑色素瘤非常感兴趣,不过在中国黄种人里好像发病率远远降低。所以这是其一,样本不好找,导致了不能全世界集中力量寻找。

第二,现在大规模找癌症标志物的方法无非基因芯片,组织芯片。基因这种不靠谱到家的东西简直坑爹,就这么说,查下GEO DATASET 里面的数据能打起来,做出来的图那叫一个感人肺腑。其次你觉得你把自己全身测序就牛了?没用的。癌症有非常奇特的特征名为异质性,同一个病人如果转移了五处,五个地方分别测序基本上得到五个结果毫不奇怪(亲眼所见),就算你把一个瘤切成五块测出五个结果也很有可能(同亲眼所见),就是这么邪门,这说明了一个病人自身的标志分子尚且不能确定自身,那么又怎么能范用。

第三,前面说了,庞大的数据库包括GEO GCTA ONCOMINE(很多援引自前者)等等,但是很多数据看上去是一回事,你自己染了又是另一回事,pcr做出来又是再一回事,怎么破?不是自己错了,或许很多东西本身就不是长得那么回事。

当然我们不能用人做实验,但是可惜的是自发,原发的肿瘤模式动物能够模拟真人发病的几乎没有,或者就是没有。用裸鼠毫无抵抗力皮下成瘤什么的除了表现出某基因很牛叉其实然并卵。细胞是另一个进行实验的重大平台,但是我就问一句,同一个标志物的基因在十来个细胞系里表达不一(没见过完全一致的),信哪个?

第三,最近新来的几个玩具,有一个叫循环肿瘤细胞,CTC,听说很好玩很靠谱。这东西的原理大概是如果有原发灶之后,产生了非常微量的细胞剥离(大概每xxμl有一个),进入循环,可以被检测到并且捕获,用他来单克隆检测判断病人的疾病,是不是so smart。

不评论,听我说个真实的故事先。

有个医院搞了这个demo机器,然后医生和几个基友吃饭谈到了,说可以免费给他们玩玩,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然后有个哥们动心了,去了。结果不幸得很,从这个哥们体内还真抓到了所谓的CTC,结果这同学天旋地转,你要明白CTC可能预示着癌症已经转移,那是什么概念,都转进血液循环了。然后各种pet,结果什么都没查出来,几年了依旧活蹦乱跳,只是现在还是茶饭不思,按照这个趋势估计真的要得癌。

所以CTC的问题在于:有癌的查不出,没有的反而会查出。

为什么?

鬼知道。

但是我们还是强行塞了一个解答:大家知道细菌的基因组突变率在10e-6左右,真核的由于修复系统比较给力,要强一点,但是终究是有的。于是在那么一堆细胞里总是有范冰冰和凤姐的,有一天有个细胞被你抓到了,你非说它演过甲方乙方,原因是他是光头。也就是说,本身身体里有大量的,具有癌细胞特性,但是并没有功能的某些突变体的存在,他们不是CTC但是他们很像,不过按照目前的科技不能区别。

是不是很不乐观?真正仔细考量过癌症之后,突然觉得生命这么美好我们要珍惜,这是接触这个科研的唯一唯一的感想。

编辑于 2015-08-26 18:44

在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想先为大家介绍一组我国癌症现状的数据。


根据 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新增癌症病例 428.5 万,死亡 286.5 万人。


癌症,早已经成为了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列举出2018年我国癌症高发前十以及男女患癌种类前五。


数据来源 IARC


这其中的大多数癌症,在早期都没有很典型的症状,单靠患者自身体很难察觉。

就像 @菲利普医生 说的那样,普通体检很难直接查出癌症,但是可以圈定一些高度怀疑癌症的体征。

如果要更有效地筛查,则要借助于癌症早期筛查手段。

我们建议,如果是有相关癌症家族史或是长期接触容易易致癌物的朋友,担忧自己会有患癌的可能,最好要定期进行癌症早期筛查。

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预防机制。


早期癌症确诊,可以提高治愈率5 年生存率;如果发现时已是晚期,治疗上会更加困难,5年生存率也会降低

乳腺癌的各个阶段的5年生存率来举个例子。


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将防治癌症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列出一些高发癌症的高发群体、高发年龄段以及相对应的筛查方法

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帮助。

注:TCT为液基细胞学检测


对于有家族癌症史的朋友来说,定期的筛查是重中之重。

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朋友来说,我们则要建议大家多注意平时的作息方式。

就像我们对许多品牌、厂家要求的一样:

「一件事等发生了再去解决,远不如从源头上控制」

防癌也是如此。

单靠筛查无法预防癌症,只有改变致癌的高危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减少癌症的发生。


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

戒烟少酒,合理膳食,经常运动,永远是最有效的抗癌方式。



参考文献:


1.(NCCN)肺癌筛查指南
nccn.org/patients/guide

2.《内科学》人卫第9版

3.(CDC)美国疾控中心,结直肠癌筛查
cdc.gov/cancer/colorect

4.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草案2017年,上海)
biohit.cn/uploadfiles/2

5.卫健委,原发性肺癌等18个肿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nhc.gov.cn/yzygj/s7659/

6.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3 版)

7.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5年)

8.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2015年)

9.美国妇产科学院(ACOG)-宫颈癌筛查

acog.org/Patients/FAQs/

10.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iarc.fr/news-events/obe

iarc.fr/

11.英国胰腺癌基金会

pancreaticcancer.org.uk

12.美国癌症协会

cancer.org/cancer/breas



如果大家觉得我们做的还不错,可以点赞、评论、感谢、分享来支持我们。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我们的主页,进入置顶导航查看:

zhihu.com/org/lao-ba-pi

编辑于 2020-03-17 10:22

先说结论,难,很难,因为癌症是个隐身高手,而且在早期完全没有什么不适的症状。

比如肺癌,我们的肺叶平时待在胸腔里,肺内肿瘤完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我们日常的呼吸并没有什么异常,直到肿瘤长大到压迫胸腔,气管或者侵犯到胸膜时,才会感觉到胸疼,到这时去检查,就已经不是早期了。

而且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时,我们去看医生时的症状时什么呢,咳嗽、可叹、咳血,通常以为是感冒、支气管炎或者肺结核,很少有人联想到是肺癌。

肝癌的早期症状是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还以为是胃炎。宫颈癌的早期症状是肚子不舒服,水样白带,接触性出血,我们都以为是妇科炎症,就这样耽误了治疗时间。

而真的发现病因了,已经到中晚期了。

再说说普通体检吧,普通体检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

1.身体基础检查项目:

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内外科、耳鼻喉、眼部、口腔等。

2、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乙肝五项等。此外,还有肿瘤三项(甲胎蛋白、EB病毒、癌胚抗原)检查等。

3、功能检查

包括心电图、X光、B超(包括肝、胆、胰、脾、双肾、甲状腺、子宫附件/前列腺、膀胱)等影像学检查。

注意这还是比较全面的检查了,像一般的入职体检什么的都不会做这么仔细。

通过普通检查,我们能大致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个基本了解,筛查出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如果体检结果出现了一些异常,比如说:轻度脂肪肝、甲状腺异常、乳腺增生,这种情况是建议到相关科室再查一下的。

对于比较严重的癌症,普通体检会有一个指示作用,但是真的查不出来,要查出来还是需要相应的癌症筛查,来发现一些癌前病变,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目前以下三种肿瘤是可以通过癌症筛查确定的:

宫颈癌筛查:TCT检查和HPV检查。建议30岁以下的女性,每3年做一次TCT检查,30岁以上,每5年做TCT和HPV联合检查。不过TCT有时候有欺骗性,如果不放心,可以去做阴道镜,基本就可以确诊。

乳腺癌筛查:乳腺彩超和钼靶。一般建议普通女性从40岁开始进行乳腺癌的筛查,但对于有乳腺癌高危因素(比如家中有长辈为乳腺癌)的人,可以考虑提前到20岁。

结直肠癌筛查:结肠镜。建议50岁起,每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此外,其它一些癌症可以通过肿瘤标记物来确定。但是肿瘤标记物也有一个问题,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有标志物,也不是所有的肿瘤标志物升高,都是癌症引起的,有些非癌症的情况也会导致某些肿瘤标记物的升高。这并不是说肿瘤标记物没用,如果和医生问诊,CT、磁共振等检查结合起来,就能做到基本准确的确诊。

1.AFP(甲胎蛋白 血液检测):卵巢和睾丸的生殖细胞肿瘤(非精原细胞瘤,特别是胚胎性癌和卵黄囊瘤、睾丸癌)、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怀孕(分娩后恢复正常)、肝病(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损伤)、炎性肠病。


2.本周氏蛋白(尿液检测)或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液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淀粉样变


3.B2M(β-2微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一些淋巴瘤(包括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肾病、肝炎


4.BTA(膀胱肿瘤抗原)(尿液检测):膀胱癌、肾脏或输尿管的肿瘤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创伤性手术,或膀胱、泌尿道感染

5.糖类抗原CA 15-3:乳腺癌(乳腺癌早期通常不升高)、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胃肠道肿瘤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肝病(肝硬化、肝炎)、狼疮、结节病、结核病、非癌性乳腺病变。


6.糖类抗原:CA 19-9胰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胆管癌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炎性肠病、胆管炎症或阻塞、甲状腺疾病、风湿性关节炎.


7.糖类抗原CA 125: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胰腺癌、肝癌、肺癌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怀孕、月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盆腔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腹膜炎、胸腔积液、手术后或腹腔穿刺术后。


8.糖类抗原CA 27.29:乳腺癌、结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卵巢囊肿、肝肾疾病、非癌性(良性)乳房问题。


9.降钙素:甲状腺髓样癌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慢性肾功能不全、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用于减少胃酸的药物)。


10.癌胚抗原CEA: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甲状腺癌、头颈癌、宫颈癌、卵巢癌、肝癌、淋巴瘤、黑色素瘤。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吸烟、胰腺炎、肝炎、炎性肠病、消化性溃疡、甲状腺功能减退、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胆道梗阻。


11.嗜铬粒蛋白A: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用于减少胃酸的药物)。


12.细胞角蛋白片段21-1:肺癌、泌尿系统肿瘤、胃肠道肿瘤、妇科肿瘤。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肺部疾病。


13.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β-HCG、B-HCG:生殖细胞肿瘤、睾丸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怀孕、大麻使用、性腺机能减退(睾丸衰竭)、肝硬化、炎性肠病、十二指肠溃疡。


14:5-HIAA(5羟吲哚乙酸):类癌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乳糜泻或热带性口炎性腹泻、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饮食: 核桃、美洲山核桃、香蕉、鳄梨、茄子、菠萝、李子、西红柿; 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愈创甘油醚。


15.LDH乳酸脱氢酶:淋巴瘤、黑色素瘤、急性白血病、生殖细胞肿瘤。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肝炎、心肌梗死、中风、贫血(恶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肌营养不良、某些药物(致幻剂、阿司匹林、麻醉剂、酒精)、肌肉损伤。


16.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溶血性贫血、肝衰竭、终末期肾衰竭、脑损伤、癫痫发作、中风。


17.核基质蛋白22NMP 22:膀胱癌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BPH(良性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


18.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转移性前列腺癌、骨髓瘤、肺癌、骨肉瘤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前列腺炎、戈谢病、骨质疏松症、肝硬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前列腺肥大。


19.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BPH(良性前列腺肥大)、结节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创伤/炎症、射精。


20.TG 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癌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一些良性甲状腺疾病。


21.尿儿茶酚胺: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膳食摄入量(香蕉、香草、茶、咖啡、冰淇淋、巧克力)、药物(四环素、甲基多巴、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22.HVA(高香草酸):神经母细胞瘤

检测结果升高的非癌症原因:与VMA相同,另外: 精神病、抑郁症、多巴胺(一种药物)。

以上,觉得有用点个赞,收藏一下再走呗。

发布于 2019-06-10 15:31

我想用漫画的方式说说我对肿瘤循环DNA(ctDNA)在肿瘤早期筛查应用前景及困难。

什么是ctDNA?

早在1948年,研究发现细胞核内的DNA并非一直躲在核内,有些会出来逛逛,所有游离在血液中的DNA统称为cfDNA(cell-free DNA),而来自肿瘤细胞的cfDNA就是ctDNA。


到了1994年,科学家通过识别ctDNA身上携带的肿瘤特异性的基因突变,便可以准确的区分它来自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


ctDNA在哪些方面可以应用

目前最新的ctDNA活检技术,不但可以抓取ctDNA,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它在血液中的含量,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在肿瘤早筛及肿瘤治疗领域。


在定量分析方面,研究同一肿瘤患者ctDNA含量的变化发现,它的含量与肿瘤进展、药物疗效、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相信随着研究的发展,数据库增大,必然能在肿瘤早筛、疗效监测、复发预警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另外,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科学家针对肿瘤特异性位点开发了很多靶向药物,它们只攻击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伤害极小,液体活检在减少组织活检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及风险同时,还能分析出体内肿瘤药物靶点的信息,可以大大地提高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


但检测ctDNA在技术上有难度

第一,ctDNA身形极小,而且在血液中的含量根据肿瘤的严重程度不等,尤其在肿瘤早期,含量会低到0.1%甚至以下,很难抓到。


第二,即使抓到,ctDNA擅于伪装,与正常DNA片段差异很小,可以藏匿在众多正常DNA片段中,难以辨别。


因此,ctDNA液体活检技术的应用需要不断提高实验技术质量,将更低含量的ctDNA抓取到,同时还需要强大的分析能力,在夹杂着测序错误的海量数据中精准辨别。

肿瘤早筛的应用最关键的还在于数据库的积累,在临床可以治疗的最早期及时发现肿瘤并予以处理,才真正能实现肿瘤早发现,早治疗。

发布于 2015-11-25 11:57

很多人在面对疾病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现代医学都这么发达了,……”。

不好意思,我来给你泼盆冷水,现代医学发展至今还远不到发达的程度,所能解决的问题十分有限,绝大部分疾病不能被治愈;很多疾病至今发病原因不明,只能粗浅的谈谈诱发因素;有些疾病霸道地写在基因里,遗传给下一代,一个非常著名的事例,美国女星安吉丽娜朱莉早在几年前年的时候切除了自己的双侧卵巢和输卵管,因为她通过基因筛查发现自己患卵巢癌的风险为50%,而她患乳腺癌的风险高达87%;另外还有一部分疾病纯属运气问题。现代医学面对很多疾病时基本上除了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之外,无能为力。医生不是上帝,治疗也只是干预,一切都得看您的体质,抵抗力和运气。


研究过去五十年里人类跟癌症的抗争史,我们发现面对中晚期癌症,仍旧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不过总结经验,真正能帮助癌症人类降低癌症死亡率的因素无非三个,而这三个因素排名第一,行之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以及一些靶向治疗。而这些治疗,对于大部分中晚期癌症并不敏感,目前治愈率比较高的癌症只有几种类型,包括乳腺癌,宫颈癌,大肠癌,甲状腺癌。所以防癌治癌,都得从早期开始,及早发现,及早介入治疗,这是目前公认对癌症最有效的预防方式。


临床上遇到的癌症患者,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要么是已经出现了症状,身体不舒服来医院检查,比如长期的腹痛,结果一查是癌症;要么是身体其他地方出现了问题,检查时顺带查出了癌症,比如胃不舒服就诊,然后查出是肠癌;还有就是平日里没有症状,在普通体检中查出了早期癌症。以上几种情况,无疑最后一种的治疗效果最好,对生活的造成的影响最小,比如一期食道癌五年生存率是90%,早期肺癌和早期肝癌同为70%,早期宫颈癌的五年存活率也可以达到90%。



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健康体检早期发现亚健康状态和潜在的疾病,早期进行调整和治疗,对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显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健康体检的重要性,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研制出了五花八门的体检套餐,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花样繁多。对于绝大部分非专业人士,看到这种体检套餐都懵一脸。




在这里给大家一点小建议:

1.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各种常规检验及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化验。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

②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由于约有75%的癌症发生在身体容易发现的部位。因此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等十分重要,常常能发现相当一部分肿瘤,并能对其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

③影像学检查:包括彩超检查、X线常规透视、拍片、各种造影、各种体层检查、CT等。如胸部正位片、上消化道钡透、肝胆脾肾胰彩超等。

④病理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

⑤内窥镜检查:食管镜、胃镜及肠镜、支气管镜、膀胱镜等。

⑥放射免疫学检查:如胎甲蛋白测定、癌胚抗原检测,EB病毒抗体检测等。

⑦医用激光诊断。

要做的项目基本上包含








现在很多体检套餐都会推荐你做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的成本也越来越低,项目也越来越繁多,火到几乎大大小小的机构都能给你测一测,有的医院达不到这样的条件,或者质量不成,就将样品用到国外做。

我觉得普通体检是否该做基因检测应从全盘考虑,基因检测如果不能很好的解释,不能为被检测者今后的医疗照顾提供帮助的话,是没有必要做的。除了浪费金钱外,还有心理上的阴影。试想如果你做了检测,查出若干癌相关基因,但检测方说不清楚这些基因和癌症的确切关系,并不能明确告诉你这个检测的指导意义,你就只能带着一肚子惶恐和疑惑生活下去。

那什么人应该做癌症基因检测?

1. 受检方有个人或者家族性遗传性癌症的危险。

2. 检测出的结果能够给出是否存在致癌基因的明确解释。

3. 检测结果有助于受检方将来的医疗照顾。

不过,目前来说,癌症早期的检查仍旧存在着争议,现有的方法准确率不高,早期研究难度较大,我们也不能指望着体检没事就万事大吉。

仍然建议大家自己多了解一点健康常识,不要把自己的健康全权托付给医生。

推荐大家关注几个公众号

1、Haalthy肺腾助手,创始人是一位女强人,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因为自己父亲得了癌症,一直在中美港地区寻找治疗方案。随后2015年回国创业做了这样一个互联网医疗平台,帮助患者联系国内外治疗肺癌最顶尖的医生和肿瘤kol,旨在提高肺癌治愈率。关于肺癌,这个公众号资讯很全面,包括治疗中前后的疗效,营养,心理,财务等等全方位疾病+生活管理支持,很多国外内著名的医院都参与其中,大家可以看一下。


2.丁香园

国内目前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相信不需要多介绍大家也都耳熟能祥。

还是那句话,先明白了医生不是万能的,健康是你自己的之后再来跟我谈医患关系。

编辑于 2017-08-17 15:39

上个月我们接了一个国内不到20岁男孩,患肺癌,发现太晚(确诊时已广泛转移),经 中国和美国肺癌专家远程咨询,给到了新的治疗方案, 用上了中国还未上市的美国新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我们只能做到让患者与家人多几个月的相处时间。还是一个仅仅20岁的男孩, 人生还有大好前程,想到此事,让我痛心不已。

我5月22号发的朋友圈。鳄鱼图是我在纽约Bronx动物园拍的。

事后,参与会诊的海外医生也得知了男孩的情况,惋惜道,癌症患者的治疗时机非常重要,如果他早发现,及时进行手术或者药物干预,都能有效地延长男孩的生命,甚至如果是早期的化都可治愈。癌症这个病魔,不管年龄,不管男女,无声无息可能就来的我们身边。

这个案例给我印象深刻,癌症早筛太重要了。中国有不少癌症患者都是到了中晚期才发现,而美国的癌症患者之所以治疗效果好,生存时间更长,除了本身拥有全球领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患者重视癌症早筛。

美国癌症协会建议如下方法为减少患癌风险:

(1)远离一切形式的烟草。(2)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重。(3)开始有规律的体育锻炼。(4)保持饮食健康,吃足够的水果和蔬菜。(5)限制您的饮酒量(如果您喝酒的话)。(6)保护您的皮肤。(7)了解您自己、您的家族史、以及您的风险。 (8)定期进行体检和癌症筛查。

下面,为大家提供美国癌症协会曾于2015年公布的美国癌症协会的癌症早筛指南“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 [1]里的几个常见癌症的早筛点。

20岁以上的人要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癌症相关的检查应该包括:健康咨询和查体。 选什么项目取决于一个人的年龄和性别;下面几个常见癌症,除此还要包括甲状腺癌、口腔癌、皮肤癌、淋巴结癌、睾丸癌、卵巢癌,以及除了癌症之外其他疾病的检查。

1. 乳腺癌

美国癌症协会:乳腺癌筛查指南

(1)40-44岁的女性应选择利用乳房造影(乳房的X射线检查)开始进行年度的乳腺癌筛查
(2)45-54岁的女性应每年进行乳房造影筛查。
(3)55岁及更老的女性应改为每2年进行一次乳房造影筛查,或者也可以继续每年进行筛查。(4)只要一个女性健康状况良好,并预计目前寿命能活10年或更长,就应该继续进行筛查。
(5)所有女性应该熟悉有关乳腺癌筛查的已知好处、局限性和潜在危害。她们也应该知道她们乳房的通常外观和感受,并及时把任何乳房的变化报告给医护人员。
(6)少数女性因为她们的家族史、遗传倾向,或某些其他因素,应连同乳房造影一起,进行核磁共振筛查。与医护人员一起讨论您患乳腺癌的风险,以及您将会得到的最好筛查计划。

乳腺癌在全球都是高发病种,美国乳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89%60-80%的乳腺癌可做保乳手术,早期患者治愈率已达98%。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很快,为每年3-4%,在5年治愈率上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减小,但是保乳率不足20%

2. 结肠直肠癌和息肉

从50岁开始,无论男女都应该做以下这些检查计划中的一种:

(1)发现息肉和癌症的检查:

① 每5年进行一次可屈性乙状结肠镜检查(Flexible sigmoidoscopy),或

② 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Colonoscopy),或

③ 每5年进行一次双重对比钡灌肠检查(Double-contrast barium enema),或

④ 每5年进行一次CT结肠成像检查(模拟结肠镜检查)(CT colonography)

(2)主要用于发现癌症的检查:

① 每年进行一次愈创木脂大便隐血检查( gFOBT),或

② 每年进行一次大便免疫化学检查(FIT),或

③ 每3年进行一次大便去氧核糖核酸检测(sDNA),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您就应该做结肠镜检查。

注意:应该使用在家取得的多个大便样本进行检测。在医院做的一个检测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您就应该做结肠镜检查。

如果检测出任何问题,可以参考一下现在世界领先的治疗方案与药物:

3. 宫颈癌

(1)从21岁开始,应该进行宫颈癌检测。21岁以下的女性不需进行检测。

(2)21-29岁的女性应该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抹片检查(Pap test)。在这个年龄段,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查(HPV)不需进行,除非宫颈抹片检查结果异常。

(3)30-65岁的女性应该每5年进行一次宫颈抹片检查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查(被称为“联检”)。这是首选的方法,但是每3年单独进行一次宫颈抹片检查也是可以的。

(4)如果65岁以上的女性在过去10年里,定期宫颈癌检测结果正常,那就不应该再做宫颈癌检测。一旦停止检测,就勿需再次开始。有严重的宫颈癌前病变史的女性,应该在至少诊断20年内继续检测,即使检测超过了65岁的年龄。

(5)一个女性不是因为宫颈癌切除了子宫及子宫颈(子宫全切术),并且她也没有宫颈癌的 历史,也没有严重的癌前病变,那么就不必再做检测。

(6)所有接种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疫苗的女性仍然应该遵循按年龄组推荐的筛查。

注意:有的女性因为自己的健康史(爱滋病毒感染、器官移植等)可能需要不同的宫颈癌筛查计划表。与医护人员一起谈谈您的病史。

其实在宫颈癌早筛科技上,我国今年(2022年)首发推发出世界领先的居家筛检,刚刚获批国药监局的获批上市,比现有的HPV筛查更加精确安心,在家就可以知道是否有癌变。有兴趣的可私信我了解。

4. 肺癌

美国癌症协会建议我们对那些由于吸烟(包括被动)而处于肺癌高危风险的人进行筛查指导。如果您符合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筛查。

(1)年龄在55-74岁之间

(2)身体健康

(3)至少有30包年的吸烟史,并仍然在吸烟,或在过去15年里戒了烟。(一个包年是指一 个人已经吸烟的年数 X 此人每天吸烟的包数 = 总量。某人每天吸1包烟吸30年即有30包年的吸烟史,相当于某人每天2包吸15年。)

注意:筛查是指做年度低剂量的CT 胸部扫描(LDCT)。

如果发现结节,欢迎查看我专访:


---------------------------------------

另外,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目前重疾易感基因检测、液体活检(如ctDNA癌症早筛)都可以在癌症早筛方面提供有意义的信息。重疾易感基因检测 [2]遗传易感性是基于人体基因导致发生某种特定疾病的可能性增加。遗传易感性源于父母的特定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变化有助于疾病的发展,但不会直接引起疾病。一些具有易感基因变异的人永远不会患病。譬如这个16岁肺癌小孩家庭就有癌症历史,这个时候就要提前做好基因检测:

基因变异可能对发生某种特定疾病的可能性产生影响。

举几个例子:

  1. 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携带易感乳腺瘤基因,提前进行了预防性治疗,这个事件在互联网上的转发数与关注数已达亿计。
  2. 17岁的中国健将庆文怡死于猝死,专家:很多猝死和猝死基因有关系,她也有这种可能,基因检测能预防猝死,心电图未必看得出。
  3.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患癌时,也曾接受过全基因测序。
  4. 美国每年有700万人进行基因检测和预防性技术,家族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可以说下降了70%。

基因检测技术起源于美国,在国外,针对易感基因的检测已经成为肿瘤预防性切除手术中一种常规的检测手段。通过易感基因的早期检测预防癌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成为当前控制癌症的另一条重要渠道。目前基因检测技术已经迭代到第4代,且4代技术在市场上共存。国内头部基因检测公司有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很多基因公司出于成本考虑可能不会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如果有条件,肿瘤患者也可以将样本寄去美国最权威的基因检测机构Foundation Medicine检测。

譬如,前言提到的这个不到20岁肺癌患者有一种罕见的ROS基因突变在和美国专家(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主任的视频会诊中,探讨了怎样使用针对此基因的靶向药。随着现代技术发展,通过远程连线世界顶级医生共同联合诊治疑难杂症的实现,已经不是梦。 这次视频连线的美国教授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主任。



==========================================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我和几个美国博士创立的跨境远程医疗云平台美联医邦,网站 medebound.com, 微信“美联医邦”,我们在美国建立了本土的海外医疗机构,为国内患者提供美国专家视频会诊,第二诊疗意见和个人用药申请美国新药新疗法。

参考

  1. ^ https://www.cancer.org
  2. ^ https://ghr.nlm.nih.gov/primer/mutationsanddisorders/predisposition
编辑于 2022-11-12 00:48

看到这个答案又被赞起来了,更新一下近况

妈妈在发现的半年后过世了

恩,很难过,但是已经平复了

——————————————————


在过年前一个月,妈妈突然手指发黑,发麻。

持续了半个月了,才被我爸劝去看医生

这一看倒好,医生说,这个是雷诺病,起因不明,需要做全身检查

因为中国人传统的讳疾忌医的习惯

妈妈和爸爸当然以为医生是在忽悠你全身检查

因此又转了医院,医生照了ct发现是血管堵塞,就开了通血管的药

却也还不行。最后找了亲戚,挂了市里最大医院的专家号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全身检查

从头到脚趾的检查

在过程中,妈妈渐渐变得腿脚浮肿无力

胃痛,暴瘦,而她以为吃点黄连素就会好


直到有一天,那一天我正准备早上在医院照顾妈妈

下午去跟闺蜜拍闺蜜照


然后医生悄悄叫我出去,说全身检查的结果出来了

直肠癌,晚期,已经转移到肝脏和全身

没有任何办法,也不能手术

只能尝试化疗延长生命

但是非常的不乐观,半年内离开也是可能的


结果化疗以后身体越来越差

现在准备停止化疗,开始吃靶向药


后来才明白,生命无常,人命危浅

原来是这个意思



最难过而且讽刺的是,两年前,爸爸妈妈为我买了一份保险

当时也附送了一份给妈妈,只要她去做体检,就能拿到

她却嫌麻烦,没有去体检


医生说,这么大的肿瘤,多普通的体检,可能都会检查出来


就差那么一点点

我的妈妈就能健康到八十岁了呢

所以一定要去体检啊

编辑于 2019-03-12 14:21

普通体检能查出来的时候,一般已经是中晚期了!

像我们平时做的体检套餐,比如入职体检、常规体检等,

对于早期到癌症筛查基本一点用也没有!

因此,想要及早发现癌症,靠的根本不是常规体检,

而是是癌症早筛。


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一年就有392.9万人得癌症,233.8万人因为癌症死亡,比之于新冠,相当于每日新增确诊过万!



在我们身边,只要听说有人得了癌症,一般也就知道他没几年好活了。

但在医学界眼里,医生们普遍认为大约有1/3的癌症如果发现得早,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只不过想要及早发现癌症,靠的不是常规体检,

靠的是癌症早筛。


“癌症早筛”这个名词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还是因为最近港股上市的一家健康检测机构研发出了最新的癌症早筛黑科技。


那么,到底什么是癌症早筛呢?

所谓癌症早筛,是指用快速、简便的方法,从大量看起来健康、尚未出现症状的目标人群中筛选出极少数肿瘤高危群体,可以及早发现肿瘤、降低发病风险。

尤其是那些发病率高、发展周期长的癌种,如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更需要做癌症早筛。


癌症早筛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大家都知道,

很多癌症一发现就已经是中晚期,往往已经扩散或转移,

这个时候不仅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高,而且治疗之后预后也不会太好。

但如果能在癌变的早期就发现它并及时治疗,往往不需要那么多钱,而且容易治愈。


就拿结直肠癌举例,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Ⅰ、Ⅱ、Ⅲ、Ⅳ期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0.1%、72.6%、53.8%和10.4%,可见,发现越晚,活下来的希望越渺茫。


同时,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治疗费用大概2万,而晚期(Ⅳ期)的治疗费用至少要25万,

发现得早,也能大大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和患者本身在治疗中所承受的痛苦。


所以,医生都会建议大家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把癌症早早扼杀在萌芽状态。


到这里就有人会想,

既然如此,那我能不能直接定期体检,严格执行,以后就不会得癌症了?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

公子只能说,你想多了。


就人类目前的检测手段来说,

想要做到百分百准确检测癌症、且灵敏易操作,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现在的癌症检测手段多多少少都有点缺陷,

这得从癌症筛查的原理开始讲起。



目前的癌症检测方法主要有四种,

他们各有适用场景,也都各有缺陷。


第一种:影像学筛查。

主要是借助各种成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清晰的影像,进而判断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确定是否有癌变发生。

比如用于乳腺癌筛查的超声、乳腺钼靶等技术,但这种技术一是对致密型乳腺、近胸壁肿块的显示不佳,二是有放射性损害,做的频次过高本身也可能导致癌变。

比如用于肺癌筛查的低剂量螺旋 CT、常规X线胸片,这些技术需要肿瘤达到一定体积才能检测出来,滞后性比较大,很难发现早期癌变。



第二种:内镜筛查。

主要是借助先进的光学仪器,从体外经过自然管道进入体内,检测体内是否有癌变发生。

比如筛查结直肠癌的结直肠镜和筛查胃癌的胃镜,这种技术灵敏度很高,常作为检测结直肠癌和胃癌的金标准。

但具备内镜检测能力的医院较少,资源有限,价格比较贵。同时检测过程有较大的不适感,患者依从性较低,甚至还可能引发交叉感染。


第三种:肿瘤标志物筛查。

体内出现肿瘤,往往会伴随一些肿瘤标志物的产生,比如抗原,酶,受体、激素、特异性蛋白等成分。通过免疫学、生物学等方法检测这些物质来判断体内是否发生癌变就是肿瘤标志物筛查法。

比如针对前列腺癌会进行PSA肿瘤标志物检测,针对肝癌会进行AFP肿瘤标志物检测,

但这些检测其实在灵敏度、特异性方面都不太突出,容易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



第四种:液体活检技术。

又被称为无创诊断技术,主要是指通过血液、唾液、尿液等体液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技术。

当体内发生癌变时,体内的肿瘤来源生物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miRNA等)的浓度就会发生异常,检测这些肿瘤来源生物标志物浓度的变化,就能推知体内发生了哪种癌症。

这种技术最大的缺陷主要还是不准,现阶段的技术很难达到准确检测的能力,

比如《Nature》相关研究发现,携带1cm3肿瘤的早期患者ctDNA浓度一般在0.008%左右,而目前的检测能力极限在0.1-0.5%之间,两者存在指数级的差距,这种鸿沟短期内无法克服。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可能会发现,癌症早筛没法指哪打哪,百发百中,

那还有必要进行癌症早筛吗?

癌症早筛还有用吗?



前面病人不听劝,转到华西确诊肝癌的例子,

我不用再重复。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这是一张早期胃癌的胃镜照片,

红圈的部分就是癌变部位,这就是靠着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做胃镜的时候检查出来的,

这时候的胃癌,你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吃喝拉撒睡,一切正常。


但如果你不做癌症早筛,

等到变成下面这样子,你就已经没救了:



所以,癌症早筛有没有用?

当然有用。


但有用只是癌症早筛有用,

不代表我们去做常规体检就有用。


接下来公子就告诉你,

为什么我们去做常规体检查不出癌症?

为什么癌症往往一发现就是晚期?


95%的人去做常规体检查癌症,

都踩了这几个坑。


第一坑:癌症体检手段驴头不对马嘴

很多体检中心会利用人们的相关知识的匮乏,用驴头不对马嘴的医疗手段筛选癌症,

这种现象曾经就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这里人民日报也给出了相关专家建议,

我在后面还给大家总结了常见癌症的筛查攻略,

大家结合这两份做参考即可。

第二坑:包装成“高大上”,号称一次检查查清所有癌症的高端体检项目

有人说,既然常规体检没法在早期筛查癌症,

那我能不能在常规体检中加入专门为筛查癌症设立的体检项目,这样不就能查了?


于是,市面上很多机构就推出很多动辄好几万的“高端体检项目”,

包装的十分牛逼,声称能精准定位早期癌症等等...

但其实大部分人根本就用不到这样的检查,有些检查甚至对身体有害!

以下就是两个典型:


(1)PET-CT

好多体检机构的PET-CT宣传语是“一个检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灶”。

但事实上,现在没有哪个国家的癌症筛查指南,将PET-CT列为普通人的癌症筛查手段。包括很多人去的日本。

对于健康人的筛查,是不推荐使用PET-CT的。


原因一:pet-ct价格高,国内做一次8000~10000人民币,国外更贵。

原因二:辐射很大。做一次PET-CT的辐射量,相当于5-10年的自然本底辐射,相当于150次X光平片。

原因三:PET-CT也有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诊断。也就是说,PET-CT也不是一定准确的。


(2)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近年来非常火爆,号称能预测疾病,追根溯源,无所不能。

但实际上,基因检测只能提示一个人是否具有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

而目前,我们能够清晰确定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还不多。

有,患癌风险不一定明确;没有,也不能排除患癌的可能。


如果有某种癌症的家族遗传史的癌症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检测特定基因来判断患癌风险,从而决策预防方案。


比如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得知自己携带乳腺癌高风险基因,且几率高达87%,她通过切除乳腺的方式,将自己患乳腺癌的几率,降到5%。

如果没有某种癌症的家族遗传史,做基因检测那就是白白浪费钱。

第三坑:体检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假体检防不胜防。

之前体检行业有个事就挺轰动的,

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直接自曝行业丑闻:

“体检行业里边也有真体检、假体检。

有些同行,用护士假冒医生检查 B 超。

有些同行抽了血做都不做,把血倒掉,直接出结果。”


为什么他们敢这么干,因为得癌症的比例没那么高,假体检的的错误率就没那么高,

但利润确是100%。

倘若没有患癌症,那损失的也不过是钱,

倘若真的患病却没有检查出来,这些无良的企业无异于谋财害命。


所以,如果你去体检,

遇到行业中的这种渣子,你想想你能查出癌症吗?

第四坑:癌症筛查手段,并不是万能钥匙。


既然体检机构不靠谱,

那我直接去正规医院做体检总行了吧?


去正规大医院做体检,结果当然比去体检机构靠谱得多,

遇到专家给你看胃肠镜,那更是让人心安很多。


但问题是这些比较靠谱的检测技术也只是对一小部分癌症有效,

比如宫颈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等等,这些通常都有行之有效的筛查项目,

一般人只要符合筛查标准,基本都能通过对应项目的筛查预防癌症。


但人体那么多种癌症,谁又敢保证自己得的是哪一种呢?



筛查了常见的几种都挺好,

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没有癌症了。

所以,不是说癌症筛查没用,

而是“流水线作业”、“蒙眼掷飞镖”式的乱查没有用。


大家要做癌症筛查,就得把它当作去医院看病一样对待,

根据症状,有针对性的检查才行。


接下来,公子给大家整理一些高发癌症的筛查要点,

大家可以对照着做,在做好的基础上,再结合医生建议和自己的实际情况,

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检查。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前6位的分别是: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

公子就给大家介绍这6种高发癌症的早期筛查要点。

1、 肺癌


教大家怎么用这张表,

比如大家想去查肺癌,就可以去大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挂个门诊,

然后做个低剂量CT,结果出来之后,医生自然会给你建议。


由于肺癌在我国比较高发,同时生存率比较低,

所以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是高风险人群,建议一年查一次,

低风险人群,可以不用查。


表中给出了高风险人群的简单判断条件,

只要你符合其中一项,就应该有意识的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早查早预防。


给出的价格只是那一项的检查的价格,

具体还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该干嘛干嘛,医患同心,才能更高效的治疗疾病。


除了去医院做这种专项的检查外,

每年的常规体检,尽量都去做,因为这里只是癌症筛查,但不代表我们除了癌症,不会患上其他的慢性病,常规体检能帮我们早点发现慢性病。

不过,在体检的时候,尽量选择知名靠谱的体检机构进行。


2、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癌症之一,

可以说,在广大中青年妇女中,很多人都有乳房结节、乳房肿块,

一旦这些结节、肿块恶化,就变成乳腺癌。


筛查乳腺癌,大家可以去做乳腺钼靶,

有的时候还需要配合B超一起检查。


如果你摸到自己有结节/肿块,

或者乳房周围皮肤有凹陷等等,

一定要去医院做个检查,让经验丰富的大夫给你后续建议。

3、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可以用结肠镜直接看到,

遇到经验丰富,观察细致的医生,就能直接给你找出来早期癌变,

提前治疗,治愈率非常高。

4、胃癌



胃癌和结直肠癌一样,

也可以通过胃镜直接看到,胃镜的诊断一般都成为胃癌的诊断的金标准。


平时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的人,

最好在改掉不良生活习惯的前提下,定期去查一查。


由于胃镜是一根管子直接到胃,

做起来很难受,如果大家经济能力允许,可以选择无痛胃镜。

5、肝癌



肝有为人体解毒的功能,

现在不少年轻人都有氪肝的不良生活习惯,

如长期熬夜打游戏、看小说,聚会大量饮酒等等。


在改掉不良生活习惯的同时,

也要定期的去检查肝脏。


对于有肝硬化,乙肝的人,

则更需要时刻注意肝脏是否有癌变。

6、食管癌



食管癌和胃癌、结直肠癌一样,

可以通过内镜直接查看,这里就不再赘述。


只是,大家平时吃饭,

应该要细嚼慢咽,注意饮食的均衡。


总之,我们的身体很脆弱,

浑身都是肉长的,没有一块是铁打,

要想不生病,就得好好爱护身体,

这比任何检查都管用。


当然,如果你比较担心自己的身体,

常规体检,癌症早筛就要定时做起来,

做这些并不会花多少钱,


而它所起的作用,

仅仅是在大坝溃堤之前堵住蚁穴,

在火灾来临前去除火患而已。




保险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十买九坑,买保险前仔细阅读下面的攻略可以让你少花几万块冤枉钱。


  • 保险购买攻略:
  1. 史上最全保险攻略:避开95%的坑,少花10几万元!
  2. 为什么业务员推荐的保险几万块,网上的保险才几千?
  3. 小保险公司的产品那么便宜,靠谱吗?
  4. 网上买保险理赔难吗?
  • 全网高性价比保险产品测评+全网最全保险选购攻略:
  1. 全网最新重疾险攻略+重疾险新定义测评
  2. 全网最全医疗险选购攻略+全网123款医疗险测评
  3. 全网最全意外险选购攻略+全网195款意外险测评
  4. 全网最全寿险选购攻略+全网73款寿险测评
  • 保险避坑指南:
  1. 今天,我把X安福的底裤扒下来了
  2. 今天,我把少儿X安福的底裤扒下来了
  3. 今天,我把返还型保险的底裤扒下来了
  4. 看过了上万个家庭的保单,才知道为什么说保险是骗人的
  5. 看过了3000份保单以后,我发现了重疾险坑人的套路


写在最后:

  1. 想给家庭配置最便宜保险,可以 点击链接一对一咨询或者扫码关注我的公号“肆大财子”留言,我会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帮你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建议。

2. 如果想诊断自己的保单或者还有核保、理赔等疑难问题, 也可以点击链接一对一咨询,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发布于 2021-06-27 16:42
@talich

已经给出了非常精彩的回答,实在是太精彩了,感觉点一个赞同实在不够表达,于是又勾起了我狗尾续貂的欲望。

先说个和癌症无关的东西。生过孩子的女士应该都知道,在孕晚期产前检查的时候,医生都会让你去做一个叫做胎心监护的检查。就是把一个监护探头绑在肚子上,长时间的听胎心,然后描计出胎心率的变化,以此来反映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宫内缺氧的现象。相信很多人有过胎心监护异常或者可疑的经历,让你担心宝宝在肚子里是不是缺氧了,会不会突然胎心消失,可谓压力山大。而产科医生每天要和无数条的监护单打交道,根据那一条条的波折线,来猜测那个肚子里的家伙是不是还安全,有没有必要让他早点儿出来。

在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之后,对于胎心监护效果的评估报告陆续发表出来了,结果惊人!——胎心监护的应用,并没有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脑瘫发生率,它产生的效果,仅仅是增加了剖宫产率!当然,数据归数据,尽管胎心监护并没有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但是,全世界还没有那个产科医生敢放弃胎心监护这项检查。毕竟,以当前医学的发展水平,要想做到诊断治疗的精确制导、百发百中,是不可能的。当把这一项检查和其他临床信息结合起来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尽早的发现问题的,于是大家考虑如何更好的读取报告,如何更好的理解报告的信息,而不是废除这项检查。

胎心监护这项检查,是面向所有孕晚期女性的,而不管你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说胎心监护的例子,就是想说明,像类似胎心监护这样的针对全部人群的筛查方式,不管看上去多么高端,可能真的不一定会对最终结局有什么帮助。
我在

孕检中的唐筛检查是否精准?如果出现高危结果应当如何应对?

里介绍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问题。既然你要求进行某项筛查,就说明你对这个疾病的结局很难接受,希望尽可能早的被诊断出来,所以,对这种筛查的方法考虑更多的是敏感性,就是说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有所表现,尽量少的出现漏网之鱼。至于特异性嘛,先把你拉进来再说,后续再做特异性强的检查。就像胎心监护,敏感性就很强,宝宝稍有情况可能就会拉响警报:“请注意,请注意,小家伙不动了!”小家伙不动了?不会要死了吧!先别太着急,不动不一定就是死了,也可以是睡着了。我们还是等他醒了再做一次吧。在这里,不动是死亡的一个经典表现,于是我们对不动来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就报警,可谓敏感性高。但是不动的原因其实很多,不见得就只有死亡,这就是所谓的特异性低。

关于癌症的检查,

@talich

说的四种情况非常经典。其中前两种,是最最常规的医疗就诊模式,病人有问题,来找医生,然后医生发现问题。这种情况就不是筛查了,因为病人已经出现问题了,医生做出的,是有针对性的检查。但是,因为癌症的阴险本质,它来源于体内突变的细胞,属于变节分子或者潜伏分子,所以,一般在早期你会以为它就是自己人,而很难被暴露出来,等到它有所表现了,说明它已经做过什么坏事了,比如已经刺杀过某些要员了。如果你去搞过刺杀了,那么一般现场会搞得比较大,侦破起来,线索就会比较多,那么破案率就会相对高一点,肿瘤暴露身份的机会就会大一点。就是说,如果有症状了,那么我们把癌症检查出来的机会就大一点,但是,也就不大会是很早期了。我想,这就是第二问的来源,我们能不能通过普通体检,在它还没做多大坏事的时候,比如还只是传递传递情报的时候,就把它揪出来。

既然还没大做过什么坏事,只是传递传递情报,那么它可能露出的马脚就比较小,或者能够提供给我们的线索就比较少。查案子最怕没线索,就像《黎明之前》里李伯函为了找到线索人物,四处派人蹲点拍了几千张照片,然后从里面找线索。癌症的检查也一样,我们仔细观察癌细胞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把它和正常细胞进行比对,来发现癌细胞生活作风的反常现象,比如它特别喜欢穿戴什么东西,出门的时候(远端转移)会留下什么东西,或者死亡崩解的时候会释放什么东西。我们把这些东西称为肿瘤标记物,希望用这些标记物来说明癌细胞是否来过。再有,大部分癌症都有包块,那我们就对全身进行扫描,看看是不是哪里长了个疙瘩。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法,在癌症还没做多大坏事之前,就把它找出来。

可能你会想,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了,人类都登上月球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找出个肿瘤标记物,对全身进行扫描,还不是很简单?但现实确实就是这么骨干。我们寻找了很多的肿瘤标记物,但很少有几种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可能特异性并不理想。你会发现,原来癌细胞喜欢的东西,有些正常细胞也喜欢。所以就会出现,有些人体检发现某项肿瘤标记物升高,然后开始了漫长的寻找肿瘤的过程。查来查去查不到,不死心,继续查,边查可能还心理郁闷:到底在哪呢?可能过了两年也查不出来,就继续背着心理包袱;也可能过两年查出来,那到底是真的查出来两年前的那个肿瘤了呢?还是被查了两年“查”出肿瘤来了呢?

还有影像学检查,你还真别太把这东西当回事儿,影像学的扫描确实是机器的客观检查,但是读片的是人啊, 医生看到什么,没看到什么,他怎么想,怎么解读,这些都不是机器可以取代的,人的肉眼本来就是有限制的,有可能有成见或者偏见。就算我们退一万步讲,医生都像机器人一样具有相同的素质,你以为影像学就可以把身体都扫描的到吗?B超、CT、磁共振、PET,影像学检查手段越来越高,但是从来没有哪种检查是不存在其局限性的。即使是全部扫查都加起来,人体也照样充满了检查的死角。

关键问题是,这些检查都是钱啊!

你以为你是FBI吗,为了一条线索可以给你巨额预算,允许你搭上大量的人力物力。就算是FBI,也不可能每年都为了这一条线索给你拨大量的钱吧?人类癌症有这么多种,你打算每年砸多少钱,为了这个莫须有的东西,去搜寻那些线索呢?就算你有足够的钱,还有好多检查可能是有创的啊,可能要往你身体里通根管子什么的,你得吃点苦头。好吧,就算你为了不得癌症,什么苦我都吃了,每年进行各种高端洋气的检查,来看看自己是不是得癌。你以为高端洋气的检查没有发现,就真的代表你没有癌吗?这时候,这些付出值不值呢?

所以,关于癌症的筛查,肿瘤学家们还是相当谨慎的。目前被接受的癌症筛查,就是

@talich

提到的那四种。而至于其他的癌症,不管什么筛查方法,可能都像我开头提到的胎心监护一样,都不能减少癌症的致死率,不能改善结局,它所带来的,不过就是被检查者的心理压力,和进一步的无休止检查。要知道,对于西方高福利国家,很多医疗服务不是自己掏钱,而是政府或者保险公司掏钱的,他们掏钱给你做检查,结果不能改善结局,这也就算了,反而还会引发新的检查让他们继续掏钱,这不就是冤大头吗!所以,根据国外的资料,对于大多数的癌症,如果没有什么理由,是不支持进行毫无症状的筛查的。即使是那四种有筛查意义的癌症,对于筛查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也都在不断改变,向着尽可能做更少筛查获得更大检出率的方向努力。同样,像产科医生对待胎心监护的态度一样,对于癌症的诊断,各种筛查的方法并没有被放弃,而是需要结合其他更多的临床信息,来提高癌症的检出率。

编辑于 2013-08-20 22:08

我来说点可被用户作为可操作模式的检查。

全球常规肿瘤检测都是三部曲:

第一步,血液检查,通过五到六个肿瘤筛查物的检测,在给出区间外的检测结果,都被视为异常。但这个准确率只有30-40%,进入第二步。(我说的30-40%是指,某项项目异常,引导得出你是肿瘤的可能性)。

第二步是影像学检查,不论通过CT,MRI,PET-CT,PET-MRI的检测,发现具体部位的异常,影像学的异常可以判断准确率达到50-60%,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最后的金标准当然是活检,通过小创伤的内窥镜检查,或者手术检查,取下部分组织,送到病理室,最后的病理检查可以了解组织的分型,肿瘤细胞种类,这些就是恶性程度检查。这个的准确率根据不同肿瘤类型,几乎可以到90%以上。

现在最热门的肿瘤检查肯定是基因检查,在这里应该有很多research的高手,我就不说过多技术信息,只说实际操作情况。首先,基因检测如果需要,当然可以较为精确的描述你可能发生的疾病,以及包括性格,心理等遗传和生长信息。但实际检测中对于某些数字(如岁数,程度)的描述就如同现在的LBS技术一样,暂时还不能极为精准。

我了解到的数据是,基因检测在遗传学检测中较为精准,但对于以人作为模型的研究中,30%的致病因素来自遗传信息,70%来自环境和后天生活习惯影响,还有7-8%的人几乎不受遗传学信息影响。所以我想说的是,基因检测也不是终身结果。不能做一次就是定论了。

btw:我硕士同学,某三甲医院肿瘤科主任让我提醒一下,基因检测筛选预测肿瘤高危人群是有比较有效的指标意义的。

其次我说一下关于PETCT,首先国外对于肿瘤检测除了PETCT还有PETMRI,就如同CT和MRI本身都有疏漏一样,PETCT对于肿瘤检测也有疏漏,并不适用于所有肿瘤检测。并且PETCT的检测在国外本身也是需要是指征的,也不是常规检测范围,不是说是个人直接上个PETCT。至于说做PETCT吸收核辐射的问题我也驳斥过杨永庆先生。说PETCT是常规检测主要是为了境外医疗用户快速检测需要应运而生的。我不是说不能查,PETCT是一种极好的癌症检测手段。

我只是说需要有较为明确的生命指征以及遗传因素。需要案例我可以举出来很多,做了反而起到坏影响,乃至造成死亡的。

至于国内为什么没有PETMRI?国内其实买过一台,只是后来被叫停了,其他医疗机构就没采购过了。

其次我想说一下近期我看到的一个肿瘤检测项目,google这类的大公司买了不少所谓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公司,但也没见到做出什么有效结果。这个事儿上次我和google的吴军老师开会探讨过。

倒是我上次代表某只基金去亚洲某国参观的时候,有个肿瘤检测项目,基于数据跟踪的血液检测。和前面我提到过的通用血液检查最大的不同是,他不是给予某种范围,并不是说检测出来某个项目的范围高低决定你肿瘤可能性,而是他们发现某一检测值和另一检测值的关系,这种多达十几个血液检查的结果会引导成为一个算法,结果对于标的是否是肿瘤,他们称,可以达到85-92%的准确率,而且所有检测内容和试剂,都是常规项目,无需外购。并且他们整个数据库的价值和意义在不断增加病例数后会相应增加。

我计算过,对于一个肿瘤病人和保险公司而言,如果这个准确性真的能达到那么高,那么病人的检测时间会从一个月缩短至一周,检测费用会从一至两万缩短至四百至两千。

编辑于 2015-07-04 14:47